6月23日9时43分,在北斗“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太空搭建起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系统星座。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原子钟被誉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心脏”,为系统提供高稳定的时间频率基准信号,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测速及授时精度,是一个国家是否具备独立发展导航系统能力的核心标志之一。
二院203所一直坚持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坚强“心脏”,2007年4月14日,由203所研制的原子钟随着我国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自主研制星载原子钟的首次太空之旅。
研发团队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夜以继日开展技术攻关。到2012年,我国原子钟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新一代北斗卫星均搭载了高精度原子钟。目前,这些星载原子钟始终稳定可靠地在轨运行,创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运行记录。
为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长期自主运行能力,新型星载原子钟的研制攻关提上日程。2015年,203所研制的国内首台星载被动原子钟随卫星发射入轨,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本次发射的北斗导航“收官星”装载的原子钟,是北斗三号卫星的核心载荷之一,为实现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永远没有顶峰,航天科工二院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制新一代星载原子钟,以更高的指标和性能满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要求,助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升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二院706所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任务中承担了大量软件测评工作。软件质量是影响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706所承担了北斗二号运载火箭及组网卫星载荷分系统多项重要软件测评工作,以及导航任务处理机软件可靠性安全性分析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软件全稳定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