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冲刺四季度】塞外深秋寒意浓 鏖战铿锵更火热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决战决胜四季度侧记
发布时间:2015-11-05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
  北方的深秋,乍暖还寒,似乎劝说着人们该进行一年的休整了。而地处塞外的科工六院夜晚依旧灯火通明,写报告、做方案、搞批产、攻难关等等,与远在湖北的8610厂、西安的210所遥相呼应,时时事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六院“1726”改革创新蓝图正落地生根,一场决战决胜全年任务的攻坚战已经在这里悄悄打响。

  细计划 事事胸中有数

  
10月上旬的某个夜晚,359厂会议室讨论热烈,厂党委专题部署第4季度全面工作,提出将建立重点工作台帐,形成一本专题督办计划,一气呵成决战决胜全年任务。

  笔者走进359厂多个生产现场,墙上醒目地多出一张张白色的看板,看板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生产任务,有目标、有节点、有责任人。

  车间主任介绍说,以前,生产计划一直“存放”在部门领导的脑袋里、调度人员的本本上,始终到达不了生产一线,有如隔靴挠痒,往往需要部门领导及调度人员不断地在各工序间催促,才能保证产品按节点完成。现在,“看板”管理把生产计划从部门领导的脑袋里、调度人员的本本上“搬”到了看板上,各工序、各部位当日的生产内容、生产节点和要求等一目了然。

  小小的改变,让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让过去的横向管理、纵向管理的思想,向相互交叉管理、分段控制等转变,带来实实在在生产效率的提高。车间工人师傅对这一改变赞不绝口。

  攻瓶颈 扫清道上“拦路虎”

  
“现在国内军品市场竞争激烈,提高产品性能、降本增效等等是大势所趋,技术创新这条路如果不坚持走下去、快步走下去,我们就会被挤出这个领域。”谈到技术创新,41所所长张海龙说道。

  夜晚的101室,三两个人在一起组成的小型技术研讨会、经验交流讲堂、教育培训课、党团支部学习会等,成为了大家培育创新思维,交流共享经验的小平台,一些技术创新上的好点子在探讨交流过程中萌生发芽、茁壮成长。在这样的氛围中,每到开题年,101室都“异常热闹”,大家忙着积极申报总装、科工局和各军兵种的创新项目,用创新项目牵引技术发展、靠创新攻坚技术“拦路虎”。

  针对质量问题,389厂小型线生产班组开展“手指口述”关键质量控制点活动,要求操作工人按照工艺文件实际操作的同时逐步讲解如何控制关键质量点,还要回答三轮问题,提问难度逐层增加。作业现场,一线职工将关键质量控制点脱离文字束缚加入自己的理解,细细讲来,逐渐转化为更深刻的记忆。

  勇担当 建功必须有我

  
2015年,为解决六院面临的经营、管理、创新上等诸多问题,六院领导班子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创新总方案,绘制了“1726”改革发展蓝图,让“172”的“种子”在“6大工程”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而“1726”发展蓝图的实现,靠的是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9月27日晚上,湖北远安8610厂机加分厂灯火通明,一群扎堆在操作台前的师傅,时而大声讨论,时而低头思考,有时完成一件零件加工后,还没来得及舒展眉头,转眼间又眉头紧锁。数量多、要求高、时间紧,容不得半点喘气时间,唯有加速再加速,超越再超越。而这样的情形是他们国庆假日的写照。

  10月2日,承担首道工序389厂包覆组的职工一大早就进入工房,开始按照分工贴片。当笔者问起“你们十一就休息了一天?”,389厂一车间主管工艺的领导迅速纠正,“你说错了,10月1日上午,还有产品需要固化,有的职工就放了半天假。”

  国庆期间,西安210所复合材料中心职工忙忙碌碌,“连轴转”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模压24小时压材料,车工全员12小时加班车半成品,粘接24小时赶进度,喷涂12小时加班追节点。大家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只为给下一道工序多留一点时间。

  时间催人奋进,压力激发动力。面对2015年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当前,六院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已签合同额、利润总额、盈余现金保证、经济增加值等远远好于历史同期。六院全体干部职工正努力把改革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把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军民产业实现突破的机遇,以“头拱地”的精神扎实构筑“1726”改革创新的宏伟蓝图。(文/王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