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二院25所转变生产模式 小试牛刀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6-08-11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为适应新形势的生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装调部在集团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以小组为单位,打破传统的“单兵作战”,开展流水作业生产模式创新试点,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创新  势在必行

  随着产品型号的发展,25所承担的任务量不断增加,装调部作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

  操作工人熟练程度存在差异是影响生产部门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部门生产现状和未来生产需求,装调部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从现行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就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式一拍即合。今年3月,装调部成立了一支无线试点小组,展开了生产模式创新探索。小组共由5名成员组成,由一名技师带队,其余4名成员均为结束岗前培训的到岗新人,以保证少量研制和相对大量的批产型号任务并行保质高效完成为课题,采用小组流水式生产模式开展批量生产操作。

  突破  创新试点

  试点工作初期,部门对流水作业创新试点的生产效率进行了考核评估,发现由于成员工作经验的不足,小组内出现了环节衔接的时间等待,其生产效率较传统方式并无较大提高。面对困难,小组成员并未退缩,专业主管工艺师和技师一起分解任务,将较为繁杂的组合产品化繁为简,按照生产难度系数、技术能力系数将生产工序和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分配,确保每个成员所承担的工作具有重复性、可追溯性和生产节拍匹配性。

  新的流水作业模式确定后,小组又开展了两轮组合生产的效率验证,较传统方式分别提高了5%和9%,且对操作工人的经验无太高要求,生产难度大大降低。

  同时,对于批量生产任务,成员工作更加简化,每一工序具体到人,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探索  永无止境

  试点工作的4个月里,小组承担的百余套产品任务,得到了检验、调度、调试人员的一致好评,为后续生产任务的高效、高质量完成做出了成功有益的探索。

  作为25所“三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创新试点工作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突破,该工作的成功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勇气和努力,只有通过推广和应用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真正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助推器。创新小组的工作模式为25所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思路,25所会将试点成果与新厂房生产线工艺布局优化相结合,继续开展“三创新”,营造“求是、求真、求新、求精”的创新氛围,为“十三五”开局奠定扎实基础。(文/李迪、金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