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智慧管网开拓市场侧记——老百姓的“良心工程”我们一定要不余遗力地做好
发布时间:2017-01-16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北京未来科技城过去施工误开挖每月多起,智慧管网建成之后一起都没有。苏州太湖新城下雨后,有些区域经常被淹,井盖都找不到了,找不到疏通口,智慧管网建成后,道路淹没了。山东德州管网过去出了问题总是盲目瞎找,自从有了智慧管网的健康预警,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可以进行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及时到现场进行维护。目前我国地下管道的状况堪忧,这些“马路拉链”、“城市看大海”、“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现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智慧管网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是国内最早提出智慧管网概念、进行智慧管网建设的单位,至今已经五年时间。智慧管网建设到哪里,项目都让政府有底气,企业获好评,人民群众拍手称赞,这是三方共赢,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这支队伍初次踏入新领域,项目启动之初,他们都是经验少、不懂行、不专业的门外汉,摸着石头过河。5年来,他们走南闯北,自主研发了30多类产品,获得17项国家发明专利,在苏州太湖新城、北京未来科技城、新疆玛纳斯、郑州等地推动智慧管网项目的建设。他们奉行到一个地方,造福一方的理念,项目赢得了良好口碑,他们就是智慧管网的团队。该团队获得了智慧城市博览会颁发的“2016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实践之星”、安监博览会颁发的“技术创新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核心在手,突破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心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进行了一系列的军民融合项目的创新和实践,通过大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研发及实施,为“城市的生命线”能够正常工作保驾护航。团队完成管线定位、状态监管、应急处置、辅助规划、信息平台五大产品体系规划。研制出了电子标识系统、状态传感系统、施工监管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等十余种适应不同业务需求的软件系统。同时,研发了“电子标识器”、“噪声记录仪”、“超声波液位计”、“井盖传感器”等三十余种适用于不同场景和需求的硬件设备。共申请十七项发明专利,所有核心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使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管控困难的地下管线,变为可视、可控、可预警、可应急联动、可提供救治方案。达到了“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切实保障地下管线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目的。

新媒体手段进行实时监控

中心研制批产的各类管线传感器体积小、安装方便,埋在地下穿透能力强,信号可靠传输。通过将数据集中器挂在电线杆上,能够在方圆500米区域内搜集各类地下传感器传输的状态信息。数据集中器再对数据进行加密,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此外中心还运用了北斗定位手段,集合最前沿的VR技术,实现前端透视化管理,能够现场察看三维管线分布状态,实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植入新媒体手段进行实时管控,目前可以微信、微博实时进行监控,如果雨污水管线内可燃、有害气体超标,就会自动充进空气,保障安全。并且引入故障诊断预测,进行管线健康度评估,就像体检报告一样,通过图表显示,管线健康、亚健康、疾病、严重疾病等状况一目了然。中心还实施规划审批一键审核,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管线建设,能够自动比对分析不符合项,通过时空一体的管理理念,规范了管线建设过程中的变迁。

具备核心产品,附加强劲的技术实力

中心具备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强劲的技术实力,从而达到相应速度快,作战迅速的目的。中心实行项目经理制,从承接项目需求,到项目经理承接,到每个阶段任务定制,再到下发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具有严格的规定。由于智慧管网多数软硬件都已经是定型产品,因此项目建设步伐很快,能够实现批量复制、批量推广。通过引入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自己挑选技术人员,组成队伍,保证了团队行动整齐划一。项目经理对外承接所有需求,对内配备协调资源。

中心建设的太湖新城智慧管网项目,具有可复制效应,工程一个多亿,实现了技术定型和产品积淀,目前其它项目都可三个月内完成,从准备到安装、生产,无调试和研制周期。在航天科工二院智慧管网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管网智慧化建设,这么大的体量的,中心两个月就完成了。

始终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决不让用户多花一分钱

中心成立五年来,用户群体不断增加,业务对象由政府扩展到热力、燃气、铁路等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行业部门,业务领域从智慧管网扩展到智慧化管廊,海绵城市。

在对待客户上,在承担项目之初团队成员就下足了功夫,在苏州太湖新城智慧管网建设中,技术人员研究了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政协的提案,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材料。对大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方案。深深地打动了客户,赢得了市场。

中心主任杨帆介绍道,我们的方案都是与客户共同探讨形成的,只有和客户一起形成方案才有价值,用户的需求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将你的要求强加于客户,我们决不让客户多花一分钱,只要够用了即可。

此外中心还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今年举办了“地下电子标识产品”经销商签约暨产品订货会,有17家经销商现场进行签约,订货总金额2千多万元人民币,该中心研制的智慧管网产品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显现出良好的规模化效益。

智慧管网实现了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政策落地,实施战略安全的航天技术落地。1平方公里的价格为200万以内,看似一次投入,实际上是给地下管线上了保险,保障人民群众几十年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控体系。今后航天203所将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理念,继续利用航天高科技技术不断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高效、可靠的高科技产品。(文摄/吴巍、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