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0日,由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工业机关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商旅服云”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集团公司职工不仅能在该平台上预订交通和住宿等商旅项目,同时,还可享受商务出行免借款垫资、免打票贴票、免报销手续的“三免”政策,最大程度规范和优化各项差旅程序,并大幅节省商旅开支。
商旅服云商标
作为服务中心落实集团公司“转型升级、二次创业”要求的重头戏,“商旅服云”平台一经上线就获得诸多好评。在中心领导看来,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要与时俱进,达到新时代的新标准、新要求。
围绕集团公司“打造‘安康乐知平台’,促进现代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目标,服务中心从开发“社区服云”“商旅服云”平台入手,不断延伸拓展业务领域,探索现代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使服务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商旅服云界面
“商旅服云”实现降本增效
传统航天服务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服云”平台系列给出了答案。
“商旅服云”平台是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服云”系列平台之一,集团公司总部职工小陈是该平台的首批使用者。刚刚提交差旅报销手续的他为平台带来的便捷流畅使用体验点赞,“直接打开手机上的商旅服云App就可以购票,界面简洁明快,条目清晰,首次使用就可以轻松完成订票操作。”
图为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刚接受航天报记者专访
“便捷”是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刚对“商旅服云”平台的第一要求。通过使用“商旅服云”平台,职工可以缩短报销流程,提高差旅闭环的效率,大幅节省人力成本。
“能省钱就是创造利润。”陈永刚告诉记者,服务中心通过与多家航空公司和酒店签订大客户协议,实现阳光采购,运用这种合理合规的手段来降低差旅成本。服务中心计划财务处副处长杨光说:“平台上线第一个月,集团公司总部的成交订单额就达到了80万元。”根据预测,“商旅服云”平台在全集团范围内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集团公司累计节省成本近6000万元。
“降本增效,一直是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的核心。”陈永刚说。近年来,服务中心持续加大转型力度,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创新商业模式。初战告捷的“商旅服云”平台正是转型成果的体现,服务中心对转型升级的思考、布局实际远不止于此。
图为服务中心总会计师孙逊向航天报记者介绍商旅服云开发情况
“互联网+服务”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为适应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探索转型之道,成为集团公司一支改革“生力军”。
“好的传统不能丢,但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陈永刚说。“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是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服务中心系统谋划“五云一网”发展布局——即“社区服云”“商旅服云”“集采服云”“康养服云”“启智服云”与“生活物联网”,并以此为抓手,逐步实现对集团公司构建“安康乐知”平台的支撑作用。
“想到就一定要做到。”在转型升级、二次创业过程中,服务中心领导与全体员工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变思想,强化“用户思维”,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服务,让各项服务保障更有力。
张春华是系列“服云”平台开发的技术骨干,在搭建“服云”平台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服务行业,无论是传统服务还是现代服务,都要站在用户立场上,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在她的带领下,整个团队不断改进、优化产品,多次调研、反复试验。在开发平台过程中,张春华记录下需要改进的点点滴滴,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平台上线任务。
张春华向航天报记者展示商旅服云界面
杨光对近年来服务中心开展的转型工作深有感触:“在转型过程中,大家开展‘头脑风暴’,不断思考怎么通过信息技术打造现代服务产业,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他表示,每个人都在为服务中心扩大营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
现在,服务中心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提升了服务水平,还不断调整人员结构,在管理岗位上引进了电子商务、计算机、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高学历人才,为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去年,“社区服云”将传统社区服务功能上线,迈出了服务中心由传统服务单位向互联网服务平台公司转变的重要一步;今年,“商旅服云”为集团公司降低差旅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作出贡献。“下一步,服务中心将积极推进‘五云一网’建设,尽早变成现实,为集团公司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陈永刚展望说。(中国航天报 文/任悦鸣 宋皓薇 图/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