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正文
汶川 我们和你在一起——六院职工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08-05-26
        2008年5月12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撼动了神州,举世震惊。大家说那是一个黑色星期一,地动山摇,生灵涂炭。但在那一片漆黑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用爱心点亮的烛光,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从部队到志愿者,从国家主席、总理到普通的老百姓……全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空前统一,用爱和行动,用信心和勇气,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而在塞外边陲铸神箭的航天六院职工,也用自己的一腔赤诚奏响了五月爱的旋律。
千里之外 云中谁寄锦书来
5月12日14时28分,六院航天大厦里忙碌的人们突然感觉大楼有轻微的晃动,片刻疑惑后大家才醒悟:地震了!
约半个小时之后,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在大楼里不胫而走,大家的心情顿时沉重了起来,人们不自觉地联想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对灾难破坏程度的猜测、对灾区同胞的牵挂,牵动着六院人的心。
16时左右,六院网管中心迅速行动,汶川地震的消息第一时间在局域网发布,并随时更新,人们的心再一次揪紧了,从那一刻起大家聚焦汶川,关注着从汶川传来的每一点消息。
当日下班后,人们急匆匆地赶赴家中,电视频道紧紧地锁定在地震灾情上,直到深夜。抗震救灾已经成为全院干部职工共同的意愿。
5月13日,中央电视台公布抗震救灾的募捐渠道,并号召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六院部分职工自发地悄悄行动起来,通过银行汇款、邮局汇款、手机短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有的职工主动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积极要求捐助灾区,其中包括离退休职工。李京滨是六院科研生产部一名普通职工,知道灾区捐款帐号后,他和妻子赶到邮局,给灾区人民寄去500元。
此时,张玉峰书记正带领部分六院中心组成员在中央党校学习。地震发生后,张玉峰书记立即打电话回来安排六院抗震救灾工作,要求院党委把它作为六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并当即嘱咐自己要给灾区捐款3000元。
5月14日,六院党委副书记王忠民召集院属各单位有关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布置支援地震灾区、为灾区捐款工作,迅速制定了赈灾募捐方案。院党委初步决定,以单位名义向灾区捐款10万元,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捐款,为国家分忧,为灾区人民解难。
会后,各单位紧急行动,广泛动员,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爱的温暖寄托着航天人的挂念,传向灾区人民。
雪中送炭 春风不畏蜀道难
截止到5月19日中午,六院共有44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捐款,捐款总额近44万元,创下六院捐款历史新高。仅5月15日的几个小时,六院职工捐款就高达30余万元,捐款数额之大、速度之快是六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虽说近几年六院有了不错的发展,但六院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军品任务的减少,民用产业发展的压力,流动资金的紧缺等等,都让六院举步维艰,而六院职工的收入也是在航天系统比较靠后的。特别是物价上涨,给收入本不高的职工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是,当院党委号召爱心募捐时,没有人犹豫,更没有人抱怨。
团结小区航天大厦办公楼、南地科研生产区、东门大院、乌兰小区排满了六院各单位前来捐款的职工,步履蹒跚的退休老职工来了,意气风发的青年职工来了,大家你2000元、我1000元、他500元……纷纷把自己的一份爱心投放到捐款箱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在六院流传。
老院长刘世琨特地让儿子去银行取出2000元后亲自送到募捐点;老院长张剑仲与老伴儿都行动不便,就打电话让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到家中把他们准备好的1500元,以各自名义捐给灾区;南地离休党支部书记陈华封同志主动捐款500元,并不顾80岁高龄到支部每一位党员家中宣传募捐事宜;退休老同志李泽世去活动室打球时得知在为灾区募捐,将身上所有的兜儿掏遍,把所有的99.7元投进了募捐箱;退休职工班衡常年居住北京,当得知捐款消息后,他几经周折给六院办公室打来电话,要求院办嘱咐社保中心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2400多元捐给灾区人民。“灾区人民太需要帮助了,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这是我们的心意。”他们朴素的心愿让人感动。
张炳华是601所的一位重病患者,也是六院困难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2008年初刚做完换肾手术,花费约30万元,重病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但他并没有忘记灾区人民,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50元。602所几位在家休产假的女同志,当得知单位要组织向灾区人民捐款时,纷纷第一时间打电话要求捐款。
601所三产公司和传感器生产线,从南地新村雇佣了一部分农民工,他们被601所职工捐款热情所感染,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一位住在东门大院附近的呼市居民得知我们正在募捐,骑车到募捐现场投入募捐箱100元,他说:虽然这是你们单位组织的募捐,但我也很想为灾区送上一份支持,钱虽不多但是我的心意。
5月20日,六院党委召开党委会,部署后续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院党委“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继续捐款”的铿锵有力的承诺,使这份大爱更加坚定。
感人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份感动。这就是可敬可爱的六院人!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六院干部职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领略了六院人热爱祖国、大力协同、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优秀的人格魅力。
面对灾难,我们相互守望,相互温暖,我们并肩而立,无所畏惧。汶川,我们和你在一起。(于雪梅 王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