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底,集团公司所属主要单位的工艺人员数量已接近400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了的70%以上,并有博士、硕士近500余名,工艺队伍数量及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为工艺创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工艺创新工作在突破瓶颈工艺技术、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转变生产模式、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突破产品研制瓶颈
“十一五”以来,围绕产品研制生产中的重大关键瓶颈工艺技术,集团公司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攻关与研究,一批研制生产中的瓶颈工艺技术获得了突破。
科工九院红阳厂开展的大型复杂曲面回转体蒙皮数控旋压成形技术研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单件加工成本降低约2万元。
三院31所开展的某部件整体铣削技术研究,解决了大型不锈钢产品加工变形严重、表面质量差和成型精度低等多项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生产效率提高了6倍以上,产品合格率达100%;306所开展的激光成型设备与工艺技术研究,解决了某型号高温合金复杂结构舱段难题。
提高生产制造能力
“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大力践行工艺在型号批量生产中具有技术主导作用的理念,以工艺创新促进制造能力的提升。
二院283厂、三院159厂和科工九院红阳厂通过了“国防科技工业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第一阶段的工作,使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准备时间大大缩短,铝合金加工速率提高3~5倍,综合效率提高1.2倍,有力地支持了有关型号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068基地7801所通过采用新型研磨技术解决了陶瓷垫片精密加工效率低、合格率低等多项技术难题,加工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每件缩短为3~5分钟每件,生产效率提高约30倍,且产品合格率从35%左右提高到100%,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湖南航天近空间飞行器研发中心采用新型焊接技术,使飞艇囊体焊缝加工效率提高6~15倍。
改进产品性能质量
“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通过工艺研究、工艺攻关与工艺优化的开展,使得一批产品性能和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工艺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产品性能和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院23所研究的高功率、低损耗微波新材料,使材料高功率承受能力提高了30%~60%,同时填补了国内空白;699厂、25所等单位联合国内高校开展的精密装配技术研究,将技师的装调经验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知识表达,建立了装配工艺数据库和知识库,使某型号伺服机构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提高了10%~20%,装配合格率由10%提高到90%。
061基地3405厂通过对液压伺服机构防渗漏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大幅度改善了液压部件渗油情况,将部件渗油比例由15%降低到2%以下。
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通过工艺创新,不断提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产品研制生产中所占比例,挖掘和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将先进工艺与材料技术作为降低研制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
科工九院红阳厂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某型号舱段制造材料利用率由1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备料周期缩短50%,每年节约成本近千万元,并申请了国防发明专利3项,形成了企业标准6项。
科工六院41所碳纤维复合裙成型工艺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成型工艺引入复合裙结构的成型过程中,实现了复合裙材料结构一体化成型,用于产品批量生产,使产品合格率达100%,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一年就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359厂通过对大型模压制品模压成型工艺进行攻关,研制成功了相关机械系统,在国内同行中首次实现了工程应用,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制品的探伤合格率由65%升至98%,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同时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作业环境。
推动生产模式转变
“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科工四院307厂通过敏捷总装及资源高效快速重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总装工艺流程由串行变为并行,总装效率提高了20%以上;实现了三维工艺设计、物料自动配套和发货、计划安排与资源调用的协同,不仅使资源管理水平、重组能力大幅提高,并且加强了总装计划、调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院159厂通过研究,首次将成组技术思想系统地引入结构件研制生产中,应用于近60项产品的加工制造中,使得生产周期大为缩短,其中有的产品生产周期由1个月缩短为3天。
二院通过数字化敏捷制造系统研究与工程化应用,解决了生产作业计划有效性低、执行过程动态调整困难,以及生产进度、质量信息、工时成本信息反馈不准确和不及时等难题,实现了生产数据的集成,设计与制造数据传递完整性100%受控及生产资源的统筹维护和共享,已应用于20多个产品。
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围绕民用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发适合军民两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
三院306所凭借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首批国产大型客机机体结构材料供应商;239厂研制的飞机喷漆机器人系统已交付使用,为推动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694厂凭借紧固件制造技术优势,已经进入了国内航空制造业市场,并有望进入国际航空制造业市场。
未来一段时间,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以创新引领工艺发展,服务于创新型企业建设,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文/柯工)
(责任编辑:孙建平)